谈谈情,也说说爱

最近看了不少社会心理学的东西,来看看一些社会心理学对于爱情的研究。实际上一开始对于爱情的研究是遭到抵制的,人们认为爱情这种神秘而又美好的东西不应该被拿来研究。但是,随着『泡学』慢慢流行,说明爱情也是讲究方法的。了解一些爱情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无论是对于恋人还是单身汪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为什么心理学家们对「爱情」的研究会唤起公众的负性情绪?1975年,伯奇德和哈特菲尔德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得到一笔8.4万美金的研究基金,用以研究浪漫爱情。该基金引起了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的抗议,他在公告中声明「我反对它不仅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坠入爱河是一门科学,也不仅因为我确信即是划伤8.4万美金或是840亿美金也无法得到一个所有人的认可的结论,我反对它还因为我根本就不想知道答案……我相信其他2亿美国人都想为生命中有些事情留下一点神秘的色彩,而恰恰我们最不想知道的就是为什么一对男女会坠入爱河……」


##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是:

  1. 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含同性恋。
  2. 爱情是在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没有爱情体验。
  3. 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4. 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
  5.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

##爱的三角理论
“不用说,有很多种描述爱的方法。一种特别有用的分类是爱的三角(triangle of love),它由罗伯特斯腾伯格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出来。他们描述爱包含有三种基本的成份:亲近,激情和承诺。亲近指靠近并与一个同伴结成亲密的私人关系的感觉。激情指一个关系中“热”的方面——即,你对你的同伴所经历的激情,包括性的吸引。承诺包括有两种决定——是短期爱你的同伴还是长期爱你的同伴并且爱他(她)陪伴他(她)直到死亡。爱可以仅由这三部分中的一个成分或同时由三部分组成。例如,一个人会从另一个人身上感到强烈的热情或外貌吸引(仅仅是迷恋),但他(她)不会经历任何与真正亲近有关的东西。“好莱坞往往把爱的关系首要地展现为激情。典型的电影以一对在激情中相互被深深吸引的年轻人终成眷属为结尾。在真实的世界里,这却是“电影”的开头!正如罗依·包梅斯特所说的, 激情的爱在很多方面是变化的意识状态。尽管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当一个人要做长期的、深远决定时,它并不是最好的状态。
随着关系的发展,它也许会发展到一种激情和亲近相结合的状态中,这被斯腾伯格称为浪漫的爱。最终的目标是圆满的爱——这是三种成分混合的产物。斯腾伯格用友情的爱这一术语来描述以亲近和承诺为特征的爱(但这种爱并不包含激情),像艾蒂·哈特费尔德做的那样。这种暗示是,随着一对夫妇不断地更适应对方,很可能激情会成为日常生活的牺牲品,并且需要不时地被点燃。爱的三角


##爱的形式
实际上,对上面爱的三角进行搭配就可以组合出不同类型的爱情:

只有亲密=喜欢
只有激情=迷恋
只有承诺=“口说无凭”的空洞爱情
亲密+激情=“不计后果”的浪漫爱情
亲密+承诺=“老夫老妻”的同伴爱情
激情+承诺=“一时冲动”的愚昧爱情
亲密+激情+承诺=完美的爱情!

另外,李(J.Lee,1973)等人总结了六种常见的爱情形式:

  1. 浪漫式 双方初次见面即互相吸引,一见钟情。
  2. 好朋友式 爱情是一种深情厚谊,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3. 游戏式 爱情像游戏,“有时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
  4. 占有式 “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
  5. 实用式 找能满足自己的基本或实际需求的人。
  6. 利他式 “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爱的人受苦。”
    以上六种爱情形式并不互相排斥,比如任何一种爱情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占有成分。只不过,一定时期或者情境下,人们的爱情可能会以某种形式为主。

另一种对爱情的分类是哈特菲尔德(E.Hatfield,1988)等人做出的。他们认为爱情主要有激情爱和伙伴爱两种。激情爱是个体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的强烈的情感状态,处于激情爱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伙伴爱是对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伴侣的一种深刻的卷入感,彼此理解、尊重,互相依赖,像亲人一样,比起激情爱容易动荡的特点来说,伙伴爱稳定一些。一般来说,恋爱的初期激情爱的成分多一些,随着彼此关系的稳定,特别是结婚以后,双方的情感会转变为伙伴爱。


##爱的四个阶段
内容来自:如何度过恋爱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存(甜蜜期)
此时的情侣,从互不相识到彼此喜欢,不论何时何地心理总有一个值 得自己牵肠挂肚的人,每时每刻都希望呆在一起,这是谈恋爱最幸福的时刻 。
lucdiy建议:此时的恋人应该多了解一些彼此的喜好,认识彼此 的朋友圈,需找共同点,制造美好的记忆,这样有利于维持热恋的甜蜜期,更利于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矛盾潜伏期)
这个阶段的恋人们恋情已经慢慢趋于平淡,呆在一起时间长了,没有了甜 蜜期的新鲜感,不再希望天天腻在一起,反而希望能腾出一点私人空间处理 自己的事情,这是反依赖阶段突出的问题,如果恋人不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对 方考虑问题,就会产生一种被冷落的感觉,也是矛盾的潜伏期。
因此,为了避免矛盾的扩大化,恋人们应该抽出时间多沟通,了解彼此的 生活状态和想法,多学会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第三个阶段,独立(矛盾突发期)
到了这个阶段,矛盾的潜伏期转变为矛盾的突发期,如果反依赖阶段问 题没有解决好,到了这个阶段问题就会很尖锐,解决不好很容易导致分手。 独立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恋人们希望有更多自主自配的时间,而另一方就会 胡乱猜测恋人是不是有情人了,怎么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经常带着疑问去 质问对方,这样只会使彼此的感情慢慢变淡,把以前的美好慢慢打磨,直到 恋人提不起兴趣,看到就烦心的地步。
这时候你应该能想到,我在甜蜜期给你们提的建议了吧,需找两人的共同爱好,适时策划一些彼此喜好的事情来维持恋情,比如,外出旅游,在旅途 中享受彼此的美好。也可以找彼此的朋友圈,最好是闺蜜吐槽传达自己的心 意,当然是靠谱的哦,要不然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谈恋爱技巧都是很管用的。

####第四个阶段,共生(稳定期)
如果你已经经历了前面三个阶段,那么我要恭喜你了,这个阶段的你们 爱情已经上升为情亲,你们的相处模式已经成形,你们在一起相互扶持,开 始努力为自己的家庭打拼了。此时,你们只需要理智的思考问题,多点理解 、多点包容、多点扶持,就可以创造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啦。


##爱情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 首因效应。既第一印象。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当然这种凭借第一印象就对人作出判断不是很合理,但是也不能忽视首因效应带给人的认知偏差,所以给对方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也是很重要的。
  •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即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当然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比如,人们经常根据一个人的外貌就去评判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认为长相漂亮的人性格也好。男女朋友之间也经常会出现光环效应。两个恩爱的人在一起,便会觉得双方身上都是优点,没有一点点缺点。这就是在刚开始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只是喜欢上了对方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优点,然后经过晕轮效应的扩大,才使自己觉得对方身上全是优点。也就是“爱屋及乌”。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 柯立芝效应。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又翻译成库立奇效应、科妮基效应、科立芝效应等等。柯立芝效应描述的现象是——几乎在测试的每一种哺乳类物种都有所表现——如果引入可受孕的新的伙伴,雄性和雌性动物都会表现出持续、高亢的性行为。

##爱与喜欢
与爱情最容易混淆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是喜欢。社会心理学家鲁宾(Z.Rubin,1970,1973)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爱情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确实,生活中“我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的现象经常发生。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三个方面:

  1. 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异性地去寻找对方来伴同和宽慰,而喜欢的对象不会有同样的作用。
  2. 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
  3. 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通常情况下,社会化水平比较高的成年人能区别喜欢和爱情,但个别成人,特别是相当部分的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区分依赖、尊重、喜欢与爱情。

##爱情与生物学
脑科学以及心理学研究发现浪漫、轰轰烈烈的此类爱情是一种生物程序。有关爱的行为都是源于多种吸引力,通过激素起作用所主导,所有疯狂的行为只为了把基因传递给后代。性欲、恋爱和伴侣关系通过各种激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爱的三角形。性器官分泌的睾丸激素控制性欲并可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睾丸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很少结婚、常与陌生异性发生关系并且很快分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液中的复合胺则是作用于恋爱的激素。多巴胺会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行为的目的性。去甲肾上腺素则会使人心脏狂跳或茶饭不思。血液中少量的复合胺会导致强迫性的行为。此外,多巴胺也可增加睾丸激素的分泌。伴侣关系受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的影响,它们可以制造亲密感和信任感,并降低多巴胺和睾丸激素的分泌。催产素会加强母子关系,后叶加压素则会激发男子的父性。


###ref
《社会性动物》-[美]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 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1999年)、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著作奖(1975)。另外,在他许多的荣誉中, 有因为在改善团体间关系方面的贡献获得Gordon Allport 奖,和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卓越研究成果获得Donald Cambell 奖。
《重口味心理学》-这本书看起来不够权威,但是对我这种门外汉是够了。
爱情是什么?看看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
爱情的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