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
如果你问一个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多半答不上来。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想自寻烦恼去考虑这个问题,也不想探求问题的答案。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受到三大约束,人们所面临的困难或者问题都源于此。第一个约束就是我们必须生活在这个小行星-地球上,我们必须保持身心健康帮助人类延续;第二个约束是我们必须和其他人紧密关联,我们无法独自实现目标;第三个约束来自人类的两种性别,爱情和婚姻的问题。由这三个约束又引发出三个人的基本问题,谋求职业的生存问题,与他人合作共享成果的问题,以及调节自我适应两性关系的问题。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把人类的所有问题划分为三大主题:职业问题、社交问题和两性问题,这三个问题又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自卑感和优越感
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 自卑情结。当一个人遭遇一个他无法适应或无力应对的问题,并且深信自己无法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自卑的来源有很多,比如生理缺陷、贫穷、家庭环境(冷落、溺爱等)、社会不利因素(偏见、歧视)等,很多自卑情结来自于与其他人的对比以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自卑情结对人的摧毁是可怕的,它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信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受成人的控制之故。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的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但自卑情结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对一个人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消极情绪、社交恐惧症等,他会试图远离人生的三大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人生,所以正确处理自卑情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优越感。当人有某一方面的缺陷时,他很有可能会力求在其他领域发愤图强,以超越他人获取优越感。正是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激励着每个人,同时对优越感的追求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文明作出的贡献的源泉。人类生命的整个进程都是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路线进行的,从下到上,从亏到盈,从失败到胜利。然而,只有那些为了他人的富足而奋斗的人,只有那些在自己前进的同时也让他人受益的人,才是真正能面对并克服人生难题的人。
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 家庭。自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和母亲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他所有行为的目的。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他几乎完全依赖于她。这就是开发合作能力最早的环境。母亲对一个孩子早期的教育会对他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孩子的情绪,母亲可能会置之不理、放任自流或者轻蔑压制,不同的反应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情绪性格等产生影响。父亲的职责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他必须要证明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侣,孩子的好父亲,社会的好公民。他必须恰当处理人生中的三大问题——事业、友谊和爱情,而且还要和妻子在照顾和保护家庭的问题上平等合作。如果父亲能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无疑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孩子的家庭排行、是否单亲等都会对人的人生产生影响。
- 学校。人在成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需要面对学校教育、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问题,人的很多个性特点就是在学校的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的。学校期间是人的智力、情绪水平发展快速的时期,如果这段时期没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就有可能对人生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与同学的对比中产生自卑感有可能导致问题儿童的出现;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可能造成人成年后缺乏合作能力,对职业和社交造成障碍;而与异性的相处缺乏则有可能会对一个人将来的恋情和婚姻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学校教育在青春期引导、发展评测和心理教育方面仍然有所缺失,需要进一步改进。
爱情与婚姻
如果有人问我爱情和婚姻意味着什么,我会给出以下定义,虽然这个定义可能并不完整:爱情,它完成于婚姻,是对异性伴侣的最亲密的奉献,体现在身体的相互吸引和一生为伴、生儿育女的约定。爱情和婚姻是合作的一种体现,这种合作不只是为两个人的幸福,也是为全人类的利益。
孩子在早期就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并且产生了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孩子的爱情和婚姻观会受到家庭关系的深刻影响,一般在较为幸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对家庭充满信心,而在单亲家庭或者不幸婚姻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对家庭会有不信任感,更有可能会频繁更换伴侣并且难以拥有稳定的婚姻。为了避免不良的家庭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爱情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超越自卑
- 自卑与补偿。根据补偿原理,大部分自卑的人会在某一方面努力以补偿自己的短板。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自卑心理有可能会导致妒忌、偏执、压抑、抑郁、敏感等很多不良性格,所以很有必要重塑自己的认知来避免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建议学习一下心理学,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 认清自己,自我接纳。来看一个评价自己的工具,叫做约哈里窗户。它有四个区域,开放区(人知、我知),盲目区(人知、我不知)、隐秘区(我知、人不知)、潜意识区(人我皆不知)。人有时候并不了解自己,可能会过分贬低自己的缺陷陷入自卑或者放大自己的优点觉得自满。无论是高自尊还是低自尊都和自卑感有关,而正确认识自己不仅仅需要了解自己,也需要从外在客观评价自己。而对于自卑情结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分析其产生以及寻求解决办法。实际上,整个人类的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不断摆脱自身的短板取得优势。
- 不做完美主义者。除了极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不完美的。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朝着正确的人生目标奋斗,追求卓越,而非完美,就会避免陷入无意义的自卑和痛苦之中。
- 培养情感智商。情感智商不仅包括对自己情绪的处理,也包括识别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情商较高的人往往能认清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人生面临的三个问题,职业生存、合作共享、爱情婚姻都涉及到与他人关系的处理,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的人生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
- 幸福感与人生追求。从小到大,我的奋斗一直来源于自卑、与他人的比较、以及家人的期望当中,即便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依然没有感到开心,依然觉得不幸福。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始终有比你强得多的人。你奋斗动力的来源从源头上可能就是不正确的。当然,根据补偿理论,自卑确实可以成为奋斗的动力,但是这种动力却未必能让你获得幸福感。很多人穷尽一生在在追求生命的意义,可能生命的意义也很简单,就是让你和你周围的人过得幸福。当然,幸福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Ref
《自卑与超越》(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作者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
A·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惭形秽,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以后,他说他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他的许多心理学上的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的记忆中,寻出其蛛丝马迹。
《做更自信的自己》- [英] 保罗·詹那。关于如何变得自信的方法论。 [《逆境心理学》] 《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 打破“五岁定终身”的魔咒 豆瓣心理学讨论区